受邀上海电影博物馆内部观看上影新片《上海王》,导演力图把这个作品拍成《教父》一样史诗性的传世巨作。本片的选材非常好,外部条件也完全具备,主创阵容豪华,摄影、美工、作曲等全是一等高手,加之全明星阵容,主演和配角也都是实力演技派。《教父》剥去黑帮片的打打杀杀的外壳,其核心是个家庭剧,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最是撕扯人心,每个人物都有身不由己的苦衷。他们的计谋和杀戮都是为了家族荣誉,为了亲人,为了生存。每个人物都是亦正亦邪的人物,是立体的圆形人物,因此能进入到观众的心里,让观众产生爱恨交织的情感共鸣。而《上海王》不是,脸谱化平面化的的人物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别是叙事因人设的缺憾让人扼腕叹息。
史诗性的大片中的角色,作为大时代大写的风云人物,大都要有理想和信念,有为之殒身不顾的远大抱负和追求,这样有胸襟有气魄的人物才会让观众认同和敬仰、其失败或死亡才能让观众同情和感叹。但《上海王》中三代上海王的人生目标一直停留在上海小瘪三的境界,没有任何转变和提升,除了争女人、钱财和权利之外,其心里没有为洪门兄弟谋前途的人生理想和豪侠之举,没有社会理想和家国之念,作为三代上海王的设定,这是本片最大的败笔。
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完全可以处理成关羽或萧峰式的侠肝义胆的英雄豪杰,作为洪门之主,反清复明,使洪门发扬光大,保持其江湖霸主的尊荣和地位,应该是他的第一大人生理想。他杀伐决断,胸有韬略,加之武艺高强,舍生忘死的扶弱锄强,为兄弟们义气当先,能两肋插刀,才赢得了一致爱戴和拥护。对女性尊重保护,因此才赢得了小月桂的芳心相许。本片中的常力雄救同盟会会员黄佩玉,屡救屡败,给人感觉极为弱智,滥杀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而心腹师爷也就是一管家,看不出有何智慧和谋略,而得力干将阿其,也就一杀人机器。看不出两人有何恩义。一定程度上他就是一个好色之徒,让小月桂投怀送抱更让人觉得缺乏内在情感逻辑,有点强取豪夺,很勉强,缺乏爱情的依据和动因。
第二代上海王黄佩玉:作为同盟会成员,人生理想应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他继位洪门之主应该是常力兄生死相托,因为反清是同盟会和洪门的共同理想。不过一个是复明,一个是建立中华,同中有异。如果说常力雄是以传统的江湖道义来统领群豪的话,更多的是传统枭雄的做派,那么黄佩玉应该更多的是机谋和手段,借恶制恶,借暴制暴。应该是位低调很有城府的人物。但关键是,他不能是个流氓无赖。他的本色是个革命者,为了这个理想,他有时会不择手段,做出超越常理常情的事,因此被亲人和亲信所不理解,最终成了孤家寡人,这是他最大的悲剧。但片中却把他塑造成了一个谋杀救命恩人常力雄的阴谋家,一个为了报复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的极其卑劣的小人,让观众很难产生情感上的认同。
第三代上海王余其杨:因为出身低贱,按理说应该受尽侮辱,但是却得到常力雄和筱月桂的保护,因此对两位恩主感恩戴德,忠心不二。成为新一代上海王之后,他应该励精图治,在与其他帮派竞争中开拓财源,和新军阀外国财团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主要是实业上的合作。对革命应该是暗中资助,但却是个情种。和筱月桂有恋母情结,更多是感恩和姐弟恋。和常荔荔才应该是正常的男女之恋。但本片中看不到他的情感变化,只是一个没有情感的冷血杀手。
筱月桂:应是一个有气节,重情义,智慧,聪颖的美女。应该是西施、王昭君一类的尤物,被三代上海王所钟爱,除了美貌和身材之外,应该在才艺和善良等方面能慑服所有的男人。尤物最大的特点是,在任何时候都是让见到她的人眼前一亮。可惜,影片中既看不到他的才艺,也看不到他的美貌,对三代上海王的恩情也表现的不足。
宋守备:也应该是个有理想的保皇党,他被大清皇帝赐予功名,加官进爵,感恩戴德,应该对大清朝忠心耿耿,他也惩治贪官污吏,也惩处为富不仁者,但目标却是维护皇室的声名和利益,希望大清王朝万世长存。他甚至可以和常力雄是英雄相惜的同门师兄弟,或者有八拜之交的结义兄弟。两人也曾患难相扶,都义薄云天。但人生理想不同,因此相敬相杀,生死之战在所难免。影片将其塑造成一个贪财好色的无德之低能儿,实在是太脸谱化,太弱智了,和常力雄黄佩玉构不成对手。
护军及其儿子:护军应该也是一代枭雄,机谋过人应不让黄佩玉,但影片中的他却形同弱智,只会拍桌子发脾气。儿子更是一个花花公子,没有任何个性特色,其实他迷恋在年龄上可以做他妈妈的小月桂,和余其杨争风吃醋,影片完全可以把他塑造成一个痴迷申剧的票友和高衙内,他被小月桂的色艺所惑,一心想娶这个女人做妻。可以突出其在艺术方面的素养,使观众觉得其有可爱可敬之处,而作品中的人物空洞,不知他迷恋又老又丑,年龄上可以做他妈妈的小月桂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