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坠入)是印度导演塔西姆·辛拍摄的第二部剧情长片。相比之下他的处女作《入侵脑细胞》的知名度可能更高一些。但是就影片质量来讲《坠入》完全不逊色于前者。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洛杉矶。此时的美国正处于繁荣的上升期。刚刚结束的一战不仅没有殃及美国本土而且还使其发了一笔小财。这个踏上腾飞之路的国家,正处于迅速发育的青春期,急切地想要拥抱现代化。正如文学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所说,1920 年代的繁华烟花就像是一场醉酒狂欢,这个时代的人们开始“越轨”,并渐渐偏离了美国的基本严肃性。我们如今所接触到的美国流行文化风格的形成与这个时代密不可分。
1920年,那个日后成为电影产业标志的“HOLLYWOOD”还未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小山丘上。但此时的美国电影工业却已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虽说仍旧处于默片时代,但是影片类型也日趋多样化。其中冒险动作片更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切欢迎,如《佐罗的面具》、《生或死》、《泰山的复仇》等等……
首先来说默片风格的开场。在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滞缓、悠扬的衬托下,一连串的慢镜头出现在观众面前。在片名的左侧,一位身着牛仔服的少年从白色的水蒸气中冲了出来;一根在河水中沉浮的用来做装饰的火鸡羽毛;一条中了一箭的假腿;在桥上的火车旁向下眺望的男子;落水的两个男子接到从桥上抛下的绳子;停在桥边的火车从烟囱和气阀中喷涌出黑白两色的烟尘和水汽。每一个原本不过两三秒的镜头,被升格到十秒左右,并剪切在一起,组成一段含义暧昧不明的片段。就影像风格来说,MV的痕迹十分明显,毕竟导演是以拍摄广告片和音乐电影出道。另外导演使用的慢镜头也和贝多芬的慢板节奏出奇地合拍,使得整个片段呈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史诗感。这也是在为后面正片中的故事烘托气氛。
影片的名字是“坠入”,故事中的几次坠落对于剧情的发推动和人物关系的变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替身的罗伊在片场跌断双腿,不仅丢了工作还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友,他的人生也随之跌入了谷底。小女孩亚历珊卓在种植园摘桔子时摔断手臂,原本要交给艾芙琳护士的纸条从窗口飘落,恰巧落在了罗伊的病床上,则为两人的相识创造了机缘。亚历珊卓在与罗伊相识之后,便在前者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坠入了现实和幻象相交织的瑰丽史诗之中。
我猜想导演在拍摄前一定对儿童心理学有过深入了解。我们每个人儿时都听长辈讲过故事,而又有谁能够描述出自己在听故事的时候头脑中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塔西姆·辛做到了。你或许会认为,罗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过于单一和脸谱化,剧情转折又缺乏逻辑,还有许多细节上的错误。但这恰恰证明了导演的匠心独运。
因为故事的讲述者罗伊,并不是一个作家,况且他的听众只是一个正在换牙的小女孩,他所需要就是使故事保持足够的新鲜度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并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罢了。同时为了增强亚历珊卓的好感度,还让故事中的自己和小女孩的父亲一样有一个宽大的牙缝。
也正因为罗伊不是一个高明的作家,他所讲述的故事就很难脱离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他也在讲述中也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于是,在小女孩借他的故事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时,罗伊自己也能通过自己的讲述自怨自艾。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说“我的故事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的缘故。
故事,不论是书本上的还是口耳相传的,其表现方式始终是抽象的。讲述者或许自己心中有数,但仍旧需要读者或听众去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充、丰富这个框架。因此,听故事看似是一个发出与接收的单向运动,但实际上却需要讲述者和接受者双方的共同努力。前者从后者的肯定的眼神和微笑中获得鼓励,后者则时刻向前者针对故事中的旁枝末节发问,以求充实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每一位听众的所构筑的图景都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多少都会有些不同,甚至和讲述者所想象的画面也会大相径庭。但这也是故事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会在罗伊编造的史诗中,看到许多与现实相对应的事物。以及,由于小女孩和罗伊经验的不对等而出现的可笑误会。例如,她将“Indian”想象成了自己家果园中的印度人,而不是罗伊所想的印第安人。
还有,导演对于外景地的选择,实在是无可挑剔。在这个数字技术泛滥的时代,倘若制片人肯下血本,不论地球上存在或是不存在的奇崛美景,都可以无缝衔接到任意一帧画面之中。而塔西姆·辛迫于成本限制,只得动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人脉,进行百分百的实景拍摄。所幸如此,也让观众真正见识了地球上确实存在着这样如梦似幻的鬼斧神工和人类造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导演对小女孩梦境中潜意识的展现,整个段落虽然不长但却是整部影片最出彩的部分。亚历珊卓在第二次为罗伊偷药时不慎跌落,此后出现的一系列画面是现实、想象和回忆的结合的产物,精准地表现出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遭遇危险后的内心活动。
在小女孩的脑海中,第二次坠落与第一次从橘子树上跌落的经验重叠在了一起,但是跌落的人却变成了罗伊。可见此时她已经完全将罗伊看成了自己的朋友和最亲密的人。接着是一面绣着强盗面具的巨大金黄色旗子飘落而下,象征着危险的临近。
罗伊在橘子树下抱着短腿哀嚎,一条假腿从树上掉下来摔得粉碎,旁边有一个海盗在幸灾乐祸。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罗伊腿部受伤的意象,古罗马时代被战车碾过;在天寒地冻的冰原上被鱼叉刺中;被中世纪的骑士用剑砍断;在西部荒野上被牛仔射中。可见纯真无邪的亚历珊卓能够真切地体会到罗伊失去双腿后巨大的痛苦。
紧接着,意象发生了转换。亚历珊卓将父亲被暴徒杀害的悲惨回忆和罗伊所讲的故事混淆在了一起。她在潜意识中不断呼喊着“爸爸,他们偷了我们的马,愤怒的人们烧了我们的房子”随后总督欧迪亚克逃跑的侍卫和着火的华丽座驾与父亲发现暴徒们后愤怒地冲出房间的画面先后连接在了一起。
一个骑马的人从马背上跌落,飞溅的泥水冻结了画面。这里可以理解为医生们在对手术前的小女孩进行麻醉,而小女孩自己也应该有所感知。于是,意象再一次转换。在亚历珊卓的意识中,自己被束缚在病床上,病房中座钟报时的声音被具象化为了一个摇摆不停的大铁锤。而为她治疗的医生则成为了身穿长袍的巫师,简单的包扎的过程也被想象为了恐怖的开颅手术——巫师们从她的脑袋中取出了一大团纸,上面写满了她自己创造的秘密符号。接着,故事中的美洲蝴蝶在不断地煽动着翅膀,接着小女孩的眼皮在飞快地开合,意识逐渐恢复,她从这场噩梦中醒了过来。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同样是幻象与现实的结合,但罗伊的故事和小女孩的梦境却相去甚远。前者,仿佛一场舞台剧,虽有诸多细节漏洞,情节转折略显唐突,但大体走向却始终符合逻辑。后者,则充满了潜意识中的混乱呓语,画面和人物完全凭借主观感觉联系在一起,是内心深处最真实情绪、感受的流露。
影片结尾,罗伊和小女孩看的那部黑白电影正是罗伊担任替身并受伤的影片,而且可以注意到导演也尊重了罗伊的意愿保留了他落到马背上的惊险镜头。联系到影片意义暧昧的开头,我们可以推测出。电影开头的一系列慢镜头,正是罗伊受伤之后拍摄现场发生的事情。接着,在小女孩的旁白中,上个世纪默片时代惊险的特技动作镜头被剪切到了一起。亚历珊卓最后的“Thank you”既是对那个时代像罗伊一样的替身演员的致敬,也是影片的结尾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