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电影面面观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

《我和我的祖国》: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0
0

     杨晓林 :《新民晚报》2019年10月13日。

    《新民晚报》数字报:http://xmwb.xinmin.cn/html/2019-10/13/content_16_2.htm     

     同济大学新闻网: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7/71188.htm

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横空出世,意义非凡。 

其一,开创了献礼片“平民美学”的叙事策略。

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策略一言以概之,就是平民美学策略,就是“乐民之乐”。大时代的“风雷闪电”决定着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折射着大时代的“样貌脾性”,国家大事件和个人小生活永远密不可分。家国一体,骨肉相连,民胞物与,小故事反映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以普通人视觉,以当事人身份切入历史瞬间,试图触摸时代的心率和脉搏。平民之朴素、草根之狂野、底层之芜杂使得宏大叙事纡尊降贵,有了感性,有了温度,有了根性,接了地气。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英雄史观向平民史观的转向,主旋律电影也由英雄叙事向平民叙事转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而“垂宪万世”的圣贤们逐渐有了“烟火气”,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领袖、英雄和楷模的平民特征亦增多,在一些作品中,还有成为背景或点缀,退到幕后,甚至不在场的趋势。不话“封侯事”, 不言“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是把主角和舞台让位于草根小人物,让之于平民老百姓。喧嚣的群体集会游行,历史转折瞬间的万众欢腾,基本成了煽情的气氛,那些“大江大河大格局”,“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那些时代特有的画面和声音,统统成了“托月”之“烘云”。《我和我的祖国》对于献礼片的最大贡献,是表现小人物的个人化感受,他们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昭告了“民亦乐其乐”,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见证者。

 

其二、变宏大叙事为“琐屑叙事”。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变献礼片“体大思精”的宏大叙事,为生活化的“日常叙事”,为个人化的“个体叙事”,为“集腋成裘”的“琐屑叙事”。这种通时合变,“屈尊附就”的做法,拓展了献礼片的格局,展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国气魄。从内容上扩大了“献礼”的内涵,突破了数十年一以贯之的表现伟人英雄、楷模标兵的创作藩篱,在形式上强调了“碎、短、杂”,突出了多元化、多层次化和多面化。不是居高临下地以理服人,以德化人,以事教人,而是以情感人,以事娱人,强调感同身受,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合乎网络时代大众对爱国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自我化、多样化的心理期待。

七部短片,面目各异,深深打上了导演的个性烙印,各具千秋。总体而言,其中具有草根气息喜剧性强的作品比较受观众青睐,而试图以空洞的说教,以长者身份“教人做人”的“古董片”的最不受待见。为何?因为“教化片”难免要“高台教化”,和宏大叙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要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要观众仰视。而喜剧总是让观众觉得如把自己放在大事降临的时刻,在彼时彼地,自己就会如主人公那样手足无措,跋前疐后,看小人物,也就是看自己。因为喜剧蕴涵着平民乐观主义,是个体叙事和日常叙事中最容易被接受的形式,是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喜剧不光“嘲长戏尊”,更重要的是对人本身的弱点的一种善意嘲笑。就此而言,《前夜》《夺冠》《北京你好》三个喜剧短片穿插在四个正剧和悲剧之中,契合了举国同庆的喜剧气氛,口碑最好,为《我和我的祖国》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是中国微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选集电影又称多段式电影,由主题相同的数段短片组成。国外典作有《党同伐异》(1916)《杀手》(1956)《低俗小说》(1994)《罗拉快跑》(1998)《爱情是狗娘》(2000)《21克》(2003)《11:14》(2003)《撞车》(2004)《通天塔》(2006)等,国内有《城南旧事》(1983)《重庆森林》(1994)《爱情麻辣烫》(1997)《西施眼》(2002)《将爱情进行到底》(2011)茉莉花开 (2004)《太阳照常升起》(2007)《天注定》(2013)《无问东西》(2018)《肆式青春》(2018),港台有《重庆森林》(1994)《20 30 40》 (2004)《最好的时光》(2005)等珠玉在前。尽管“穿线的绳子”和“穿法”各异,但“串珠结构”之样貌相近。纵观这些电影,大都为同一个导演的“一部作品”,尽管分段,但各段之间气质风格大体相似。

但《我和我的祖国》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影片的主题是“爱国”,串线是“国家盛事发生的时刻”,但却围绕一个主题,是七位导演指导的风格大相径庭的“七部微电影”。而且集束在影院捆绑上映,赢得了好口碑和高票房,这样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就此而言,《我和我的祖国》为中国当下海量的微电影的影院化和市场化,做出了最为成功的尝试,在中国微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开先河和里程碑意义。

 

 七部微电影各有千秋,但瑾瑜匿瑕,现分评如下:

《前夜》管虎执导,9分。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运用到位。开国大典仅剩数小时,但要国旗顺利升起,却是状况迭出,肩负重任的小人物林治远争分夺秒,如疯似癫,相关人员排除万难,北京人民倾力相帮,最终不辱使命大功告成。人物个性鲜明,节奏紧张,谐趣十足,把一件升旗的“小事”拍的惊心动魄,令人莞尔。

《相遇》张一白执导,8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科研人员为了保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干惊天动地,做隐姓埋名人。事公交上的深情告白,并肩相坐却不能相认,国家需要和儿女恋情之间难以两全的矛盾,令人泪目。但在公共空间的进行大段深情告白诉说,实在是不合情理,不合事理,令人尴尬。如果能采用看信,画外音的方式,也许更为熨帖。

《夺冠》徐峥执导,10分。七篇中之翘楚。喜欢的女孩子出国男孩子要送纪念品,街坊邻居看1984年女排奥运会夺冠需要男孩子调天线,他来回奔走,左支右绌。短片戏剧张力十足,心理刻画十分到位,怀旧的场景令人唏嘘光阴荏苒,编导演摄剪珠联璧合,堪称完美。

《回归》薛晓路执导,7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四条线织成网状结构:升旗手朱涛刻苦训练不懈怠、女港警莲姐兢兢业业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与英国人谈判16轮分秒不让;修表匠爱妻敬业心系祖国。网状叙事乃微电影之大忌,本片可谓之“状态短片”,什么都想讲,但似乎什么也没讲。没悬念、没冲突、没个性,类同新闻报道和纪录片。

《北京你好》宁浩执导,9.5分。2008年喜迎奥运之际,爱炫耀的出租车司机为人夫失败,为人父失败,处处受窘出丑但阿Q心态依然,侠善之心依然,他毅然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开幕式门票,送给了远赴京城的汶川地震孤儿。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妙趣横生,堪称教科书般的表演。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噱头足,笑料足,但镜头后面的故事才是水下之冰山,反映盛世繁华和时代之殇有深度,有力度。

《白昼流星》陈凯歌执导,5分。问:扶贫、浪子回头、白昼流星、天地人和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有何关系?答:难明所以。玄而又玄,谓之法门。

《护航》文牧野执导,6分。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一根筋”女汉子飞行员克服心理的身体的障碍,舍弃爱情,终于圆了童梦,一飞冲天。励志?爱国?成长?什么味都有,但似乎什么都不充足。

 

(杨晓林: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教授,博导。)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

Trending Articles